生物質能是蘊藏在生物質中的能量,在自然界中的儲量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劉小暉,作為江西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江西圣牛米業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和總經理,以獨特視角鎖定這一潛力巨大的市場資源,多年堅守生物能源利用,為企業走出一條前景光明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初嘗螃蟹
圣牛公司是當地糧食加工的龍頭企業,每天在加工稻谷過程中產生的稻殼堆積如山。這些稻殼成了企業在擴大生產規模過程中繞不過去的難題,盡管當時有人以低價進行稻殼收購,但收購量和收購時間的不確定,讓稻殼山體積越來越大,占用大量庫房同時存在安全隱患。一次無意的網上瀏覽,劉小暉發現國內相關單位已經研究成功稻殼氣化發電聯產稻殼炭技術,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與國內某生物質能設備企業取得聯系,并訂購了一套500kw生物質固定床氣化發電系統。發電系統安裝調試完成后,稻殼在該裝置能夠產生電力,同時生產出了稻殼炭,這讓劉小暉興奮不已,覺得自己走對了這一步。
但好景不長,隨著機組連續運行,該套設備的技術缺陷逐一暴露,氣化機組無法長期穩定運行、稻殼炭品質難以保證、內燃發電機組被焦油堵塞、循環廢水無法處理等。生物質氣化發電設備諸多問題,讓操作人員滿腹怨氣,隔三差五進行抱怨。由于該設備無法長期穩定運行,稻殼炭品質和產量無法滿足客戶要求,該項目經常微利或虧本運行,同時為了照顧工人情緒,該設備被迫停運。
上下求索
初次嘗試的失敗,沒有澆滅劉小暉發展生物能源的希望之火,卻使他深深意識到,單純把生物質利用項目單純作為設備采購的方式是行不通的,自己需要對生物質利用方面國內外研發進展、生物質利用各環節的把握、各研發單位的實力深入了解,和設備廠家共同探討生物能源的發展道路,才會實現成功。作為紅色老區典型的江西人,劉小暉有著江西人性格中特有的執著,支撐著他在認準的路上堅持走下去。“路漫漫兮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兩千年前詩人屈原的詩句恰當反映了當時的狀況。
從此,劉小暉從三個方面開展了工作:第一,成立了生物質能源利用領導小組,總結本公司氣化發電設備在運行時存在的缺陷和制約設備長期運行的瓶頸;第二,通過網絡搜索、參觀考察等多種方式,深入了解國內生物質氣化發電的各環節的成熟程度,相關領域研究發展以及其他裝置的運行情況;第三,邀請多家生物質能科技公司利用圣牛公司的氣化設備和場地進行試驗,驗證不同單位的技術和設備制造實力。幾年的時間,為了生物質氣化發電項目,劉小暉的足跡踏遍了大半個中國,北至東北三省,南至廣東;接觸的單位涵蓋了研究所、設備制造廠家和示范企業,接觸的人員從普通司爐工、發電機維修工到中國科學院專家。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加之閱人無數,劉小暉對生物質能源的發展情況,市場運作方式、需要解決的瓶頸等均了然于胸。
光明之路
2010年底,圣牛米業所在江西省上高縣入圍了國家首批綠色能源示范縣,這顯示了國家對包括生物能源在內的綠色能源的重視程度進一步加強。借著國家政策東風,劉小暉對生物能源的堅守有了新的著力點,決定抓住機會在生物能源領域大展拳腳,建設2MW生物質氣化發電聯產生物炭項目,電力實現上網,初期稻殼炭作為鋼廠保溫材料銷售、生產炭基肥,后期再增加生產線制備多晶硅和活性炭,提高稻殼炭的附加值。
在完成氣化發電項目立項、安全評估、環境評估、電力上網許可等多項手續后,2013年8月,圣牛米業和合肥德博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簽署了生物質氣化發電協議,利用德博公司在生物質能利用領域的技術優勢和廣泛的平臺資源,實現生物質高效氣化發電,同時為生物炭的后續利用提供支持。這些,都將成為圣牛公司獨特的優勢,必將為該公司的發展插上騰飛的雙翼,劉小暉董事長對生物能源的堅守即將獲得豐厚回報。